#6 腳踏車道是禁區⛔
柏林的腳踏車道做的非常好(沒住過其他城市,所以不予置評),幾乎所有路段都有腳踏車道。台北雖然也有腳踏車道,但是常常這個路段有,然後騎一騎到下個路段腳踏車道就不見了,又規定不可以騎人行道,要強迫腳踏車騎士騎到沒有專用道、超級可怕、機車一堆的大馬路上,每次騎的時候我都很抖。
在德國馬路上,你以為最大的是行人嗎?
錯!❌❌❌
最大的是腳踏車騎士🚴!
幾乎可以說是暢行無阻,常常在路上看到腳踏車騎士在車水馬龍的路上,淡定的伸出手然後直接轉彎,完全沒在管行人跟後面的車子,我都會為他捏一把冷汗。
遇到十字路口,也是腳踏車🚴 > 行人🚶♀ > 汽車🚗
我剛開始在柏林騎腳踏車的時候,過馬路都會很緊張,會不由自主地停下想先讓汽車過,每次都跟主動停下來的汽車駕駛大眼對小眼,他們一臉:為什麼妳不走??直到現在我過馬路的時候都還是有點不自在。
在大部分的道路上,腳踏車道都是跟人行道共存的,會有畫線,有時候會鋪上不同顏色或材質做更明顯區分。行人是「絕對不可以」走或站在上面的,會被大吼Achtung(注意!)叫你離開,而且要跨越腳踏車道的時候,要左右看一下,因為通常大家在騎的時候都騎得很快,為了要閃躲你可能會受傷。
剛來的時候不太習慣,常常會忘記,因為台灣根本沒在分人行道跟腳踏車道,很多行人都還是會走在腳踏車道上,幸好是黃先生會在旁邊提醒我。
雖然大家都很禮讓腳踏車,但也不是絕對安全,尤其很多人都很放飛自我沒戴安全帽。之前有位朋友就在騎腳踏車去上班的路上,遭到轉彎的大卡車撞倒,萬幸的是她剛好倒在卡車的兩輪之間,所以沒有受到很嚴重的傷,但是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打擊。
不管是行人還是騎士,都還是要注意安全啊!
#7 服務沙漠的稱號不是浪得虛名
印象最深刻的是,當年第一次來德國找黃先生,我們去完新天鵝堡後,到附近一家餐廳吃飯,當時正值用餐時間店內滿桌,服務生阿姨給我們菜單後就轉身去忙,還好黃先生畢竟受過一段時間的「教育」,告訴我即使準備好要點餐了,也先不要舉手或呼叫服務生,我們就乖乖等。
此時,有另一桌亞洲人準備點餐,陸續舉手&叫服務生數次,阿姨最後就怒了,大吼(真的是大吼)說:我知道我看到了,但是現在我很忙、事情處理好後我會過去、請靜靜等待不要再叫我了!
現場一片靜默…
真的是大開眼界,在台灣如果有服務生對客人大吼,一定馬上就會被解雇。
總而言之,我學到一件事,就是千萬不要催服務生,不管是點餐或結帳,他們有處理事情的節奏,可以舉手示意你準備好了,但請不要一直叫他、打擾他,只會搞到他不爽而已。
在將 Customer is King 奉為宗旨,秉持服務至上、客人為王的台灣生活將近30年,德國的服務態度真的很刷新三觀。以前旅遊去過的國家中,除了巴黎、就是德國最沒有服務可言,沒有歡迎光臨、沒有笑容、呼叫他也不會馬上理你、體貼地問需要什麼這樣。
之前去奧地利玩,同樣是德語系國家卻是完全不同的文化,那個服務的熱情指數天差地別,服務生會非常歡樂的協助入座和點餐、中間也會來問餐點滿不滿意,主動講解菜色、笑容滿面真的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。
後來也常常跟朋友討論到德國服務的問題,不管是東西南北各國人一開始都超級不習慣(攤手),但久而久之也就不覺得怎麼樣,而且柏林的服務態度已經相對好了,我已滿足(標準很低)。
#8 小費給還是不給?
Imbiss或Cafe沒有硬性規定,但如果是在店內消費、有服務生服務的那種餐廳或咖啡廳就需要給小費,大約是用餐金額的10%,在結帳的時候直接跟服務生講你要支付的總金額就可以了,例如用餐總額是40歐,跟服務生說44歐,他就會知道4歐是小費了。
去餐廳的話建議一定要給,因為服務生的薪水普遍不高,基本薪資是1小時8.5歐,所以小費也是他們重要收入來源,而且比起美國動不動就20、30%,我覺得10%真的不多,基本上就像台灣所謂的「服務費」,只是直接給服務生而不是進到老闆口袋。
當然,如果服務真的真的很糟,你也可以選擇不給。(但要以德國標準來看唷!)
#9 逼死烏龜的紅綠燈
好啦!這點其實不算很大的文化衝擊,只是覺得很惱人。
不知道為什麼,柏林的綠燈都很快就變成紅燈,有時候明明才過2秒,我剛跨出幾步就立刻變成紅燈。
而且在一些交通繁忙或電車經過的大馬路,中間會有一個分隔島,有兩段紅綠燈,常常才剛走到分隔島的時候,下一個街口就紅燈,必須再等。
#10 郵政系統你搞得我好亂啊
說到德國郵政真的是呵呵
想必是每個人心中的痛。
之前上德文課的時候,老師要大家分享來到德國後,印象最深刻的文化衝擊是什麼?
有位澳洲同學就提到有一次她在家裡等DHL包裹,等了老半天也沒等到DHL,之後才收到DHL的訊息說:因為沒人在家,包裹送到附近的取貨點囉!傻眼貓咪!明明她沒有離開家半步、電鈴也沒響,DHL是按到異次元的電鈴嗎?
順帶一提,德國DHL不像台灣的宅配,沒人在家還會隔天再送一次,郵差按電鈴沒人回應、鄰居也不在的話,就只能自己去最近的郵局或合作的商家領。重點是,這些店家可能5、6點就關門了。
我也遇過好幾次我明明在家,電鈴也沒響,DHL就顯示我的包裹在鄰居那或送到鄰近取貨處。所以一開始我不太敢買網購,因為收包裹很麻煩。
會發生這樣的狀況是因為,當同一棟樓有2個以上的包裹時,郵差不想花時間一戶一戶送,就會將所有包裹送給第一個按電鈴有回應的那戶。而且通常住1、2樓的最常在幫鄰居收包裹(就是我),郵差根本不想要跑上跑下。
之前講到DHL大家真的是會眼中燃起憤怒之火,每個人都至少有一個關於包裹的那些事。
這樣的情況在近1年多來漸漸改善(至少柏林啦),大概是2019年底路邊開始陸續出現黃色的Packstation,在一些比較大的平台購物時,可以選擇Packstation,郵差會將包裹放到櫃子裡,你會收到一組密碼,到指定的Packstation輸入會員編號和密碼就可以取包裹。而且是24H都可以取,大大便利了需要上班上課的族群。
再來是收信。
德國的地址是沒有「樓」也沒有「x之x」,郵差是看信封上的收件人名字,再比對信箱上的名字,找到相同的才會投遞。
問題來了,很多學生都是住合租房WG,有2-4個不同姓氏的人住在同一戶,但是通常信箱上只會有一個人的名字,以至於郵差常常會找不到信箱就把信退回給寄件人,除非你自己把名字貼到信箱上,但有些房東是不願意你亂貼的。
三年前我來德國,在申請銀行帳戶或其他行政作業的時候,填寫郵寄資料的表格上會有C/O的這個欄位,只要在這裡填寫「住家信箱上的名字」就可以讓信件順利投遞。C/O來自英文Care of,有轉交的意思。黃先生說他剛來德國時(大概2015年吧) C/O這個概念還沒有很普及,他去銀行辦事情跟行員說要C/O,行員完全聽不懂,很多線上的申請文件上也都沒有可以填C/O的地方(此時就會感到一陣煩躁)。
有時候也要主動提醒一下,例如我去註冊地址(Anmeldung)的時候,也是自行跟承辦人員說我要C/O,要不然他就會直接用我的名字當收件人。
相關文章
凱莉真心話|柏林的治安好嗎?安全嗎?要住哪一區?旅遊、留學、移居前必看
德國求生包|如何在柏林入籍(Anmeldung)/稅號入手。完整教學。Coronavirus期間怎麼辦?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請記得按讚支持、追蹤我的粉絲團或IG
也可以買一杯咖啡或是小額贊助,激勵我奮發創作,提供更棒的內容!